博碩士論文獎助
折翼與展翅~~ 犯案少年與家庭系統相互影響歷程之探討
2021-04-19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研究生:林巧翊
論文題目:折翼與展翅-犯案少年與家庭系統相互影響歷程之探討
時間:民國九十二年五月
論文摘要
研究者由實習經驗中,發現犯案少年過去多有負面的家庭經驗,且法務部及諸多資料皆顯示,少年犯案行為與家庭因素有極大的關聯,許多犯案少年曾是家庭環境的受害者。但過去的相關文獻多集中在以社會控制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等角度詮釋此一議題,或是焦點於家庭結構與家庭功能的爭辯上,多只探討家庭的單一面向,過分簡化問題的成因,少有以全面、整體的觀點去探究少年與家庭的動態生命歷程,常會淪於責備家人或家庭的處境中。基於以上動機,本研究試圖以系統的概念來探究犯案少年與家庭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描繪其共同建構而成的生命歷史,以更深入其需求與經驗。在回顧與整理相關的家庭系統取向與Bowen理論、社會脈絡與家庭壓力等文獻後,形成研究概念架構與研究發問。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典範,在試訪後,透過少年福利機構與矯治機構的協助,以立意抽樣的方式徵得八位輔育院少年(四男四女)的同意,並依配對原則,在滾雪球的過程中,獲致少年家人的受訪意願。隨後並以半結構深入訪談的方式進行對少年與家人的資料收集工作,同時也以非參與觀察法對少年與家人在輔育院內的面會情形作一觀察。在過程中,研究者面臨了自身與矯治機構價值觀的差異與衝擊,同時也在分別訪問少年與家人的特殊情境下,面臨到如中間傳話傳物、研究方便與受研究者自主性等兩難議題。
研究發現,少年與家庭間的關係是一動態的生命旅程,在少年離家前所經歷的家庭系統特色包括有:不斷變動的家庭結構,少年經歷的家庭型態包括有父母離異、隔代教養、保母照顧、再婚家庭、收養家庭等,且有少年不斷地經歷不同的家庭型態,以致於少年往往要不斷界定誰為家人,誰為外人,出現家庭定義混淆的現象,造成適應上的挑戰。而這些家庭也具有兩極化家庭基調的特色,一部份的家庭傾向於混亂的家庭界線,在其中發生有夫妻衝突、暴力,及家庭性侵害事件,夫妻的自我分化程度較低,且親子界線混淆,家庭內部出現母子聯盟、三角關係、代罪羔羊、代間複製等現象,孩子由於在家庭中感受到強烈的痛苦因而逃家尋求自主的空間;而另一部份的家庭則傾向於疏離的家庭界線,成員的情感疏遠,且家庭氣氛冷清,孩子常要負起照顧自己的責任,有孩子會因而逃家尋求親密感與陪伴,但家庭的混亂與疏離感有時卻是同時存在的。當少年逃家、犯案之後,便會對過去沉寂僵化的系統造成衝擊與回饋,使家庭產生了系統解組、更陷失序、轉移目標忽略問題、與資源介入注入契機四種變化,直到進入矯治機構後才又逐漸穩定、平靜。同時我們也從過程中看到了家庭與社會力量的拔河,家人在其中愛與牽連的糾葛,及即使在失功能處也仍蘊含生機的家庭圖像。此外,研究也發現家庭與少年也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逐漸被邊緣化的事實,家庭因為內外交迫的壓力(如父親缺席),及處於社會經濟的弱勢階層,使階層無法流動,在社會壓制下難以翻身,而少年也因為習得家中的互動模式、與人交往的虛假親密模式、不斷經歷的組織與烙印暴力,使得自我形象低落,開始步上家庭的後塵,需要外界資源的支持與介入。
基於研究發現,研究者對社工專業佇足與反省、建構以家庭為中心的運作模式、少年逃家後保護因子的提供,及矯治體系下的少年與家庭權利等部分提出建議,並討論研究的限制與展望。
 
 
 
 
P.O.BOX 91-136 TPIPEI, TAIWAN, R.O.C電話: 02-2933-3552傳真: 02-2933-5365 Email:cdfroc@gmail.com
COPYRIGHT 2013 Correction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R.O.C.(Taiwan). ALL RIGHT RESERED. 威岦網頁設計